王秉刚一个汽车业不能忘却的名字
发布时间: 2024-06-26作者: 浩瀚体育
2021年8月3日23时36分,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特聘顾问,原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秉刚因病医治无效,在天津逝世,享年83岁,告别仪式将于8月5日上午8时在天津第二殡仪馆举行。
他是中国汽车工业近代发展史的见证人、参与者,为我国汽车试验技术、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汽车转型升级做出了巨大贡献,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项,机械部与一汽的科技奖若干项。2019年,他还获得了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纪念章”,今年5月,他正式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1938年,王秉刚出生于福建福州,196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专业,随后进入一汽工作,历任第一汽车制造厂试验组长、研究室主任、研究所副所长,1991年~1999年,他担任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退休后,他仍然坚持奋斗在我国清洁能源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事业的第一线年从业期间,他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从无到有、由小变大,付出了自己一生的心血与辛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汽车工业一穷二白,不仅各种类型的产品“缺重少轻”,而且在产品质量评价方面也是一片空白,此时,刚毕业不久的王秉刚就成为了最初一批挑起汽车试验这副重担的汽车人。
1965年,他率队在新疆、西藏首次完成了我国汽车“三高”试验,即高原(海拔5000米)、高寒(-50℃)与高热试验(45℃)。今天,我们恐怕很难想象当时他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要知道,那是我国汽车工业史上第一次开展“三高”试验,王秉刚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当时经济落后,条件艰苦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缺乏经验,一切都是从头摸索、从零开始积累经验。但在这次试验完成后,王秉刚领导的试验小组建立了我国最早的汽车整车试验方法标准体系,自主研发了载重汽车大型底盘测功机与测功拖车,为我国汽车整车试验技术奠定了基础。
为测试汽车产品的性能与品质,国内如今建成了无数大大小小的试车场,这背后同样离不开王秉刚当年的创新与探索。1982年~1985年,他负责完成了我国汽车道路路面谱研究课题,根据多地实测道路不平度数据的统计分析,建立了中国汽车路面频谱图。由他带领研究小组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设计的、符合中国道路频谱特征的可靠性试验用路面,比国际上主流使用的实际路面拷贝方法更具有典型性和先进性,目前仍居国际领先水平。也是在他的主持下,我国设计并建成了第一个自主设计的汽车试验场——海南汽车试验场,并建立了第一个试验场试验规范,对提高我国汽车试验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此基础上,1986年前后,王秉刚还参加并组织了全国汽车质量考核与改进工作,负责完成了“载重汽车可靠性试验评价方法”课题,在中国汽车行业首次将数学统计方法应用于可靠性评价与改进工作中,他编著的《汽车可靠性工程方法》一书至今仍是我国汽车可靠性技术的重要指导文献。
20世纪共爆发了三次全球石油危机,能源安全问题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关注,作为交通领域的石油消耗大户,汽车行业备受压力,而彼时已快退休的王秉刚,则再一次站在了汽车工业最需要的位置上。
1998~2009年期间,王秉刚担任全国清洁汽车行动协调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科技部“清洁汽车关键技术攻关与产业化”项目总体组组长,牵头推动了我国压缩天然气(CNG)、液化天然气(LNG)汽车的自主研发及产业化。“国外的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天然气(LNG)汽车已相对成熟,但国内还没有掌握,我们曾经想过买技术,但一方面代价很大,另一方面人家不愿意卖给我们。”王秉刚在此前接受本报记者正常采访时坦言,万般无奈之下,他们靠自主研发攻克了这座“山头”。
在清洁汽车领域深耕十年之后,2009年,科技部将汽车领域的科技项目重点转至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王秉刚毅然投身至此,先后参与制定了“2011~202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12-2020》、《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等重大战略规划及报告研究编制。2014~2016年间,他担任由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建立的“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负责参与和组织新能源汽车研发与产业化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早期推广的新能源汽车重要车型——比亚迪唐、吉利帝豪EC7、北汽新能源E系列和长安C206等,以及如今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大放异彩的宁德时代,均是在这一项目的推动下,得以迅速起步和成长起来的。谈及此,王秉刚曾感慨道:“企业是产品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又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虽然只短短的十多年,但从起步到腾飞,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走过了一条并不平坦的道路。作为亲历者和推动者,王秉刚的认识比其他人更加全面,更加深刻,也更加超前。在技术路线方面,他认为“我国汽车工业对混合动力重视程度非常不够,应该及时纠正”;在市场布局领域,他建议“要从市场需求多样化入手”,“要关注经济型、普及型电动汽车的技术开发”;面对产业链安全问题,他提出“要清醒地认识中国汽车工业在全球的位置”,我们应当“努力掌握主要的、关键的零部件主动权”……每一句观点,每一条建议,都凝结着他从业60年来的经验与总结,都汇聚了他对汽车产业未来的无限期许与希望。
对于汽车媒体人来说,王秉刚从来都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名字和形象,他既专业权威,又平易近人,为初出茅庐的小记者答疑解惑,与从业多年的资深学者探讨交流。他与包括《中国汽车报》在内的多家汽车媒体更是时常互通有无,通过多媒体平台发表观点的同时,也给汽车媒体提出了许多诚挚的建议与指导。
1986年1月20日,他在《中国汽车报》刊登了第一篇署名文章《我国应尽快地建立汽车型式认证制度》,就我国汽车产品型式认证制度的建立,提出了六条极具价值与创造性的建议;从2006年开始,他就作为评委深度参与由《中国汽车报》创办的“年度十佳发动机”评选活动中,为自主品牌汽车“心脏”的慢慢的提升与提升,提供了许多可行性参考意见;2013年,中国汽车报专家顾问委员会正式成立,王秉刚作为首批顾问之一,在此后的系列走访与调研工作中,一直都积极为报社发展、行业进步、自主品牌的自立自强献计献策……
2018年,王秉刚参加《中国汽车报》举办的“庆改革开放40年汽车行业座谈会”
作为中国汽车行业整车试验与可靠性技术的重要奠基人,国内清洁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领军人物,中国汽车工业的杰出贡献者,王秉刚拥有太多头衔、太多荣誉,但他从未自满,也从不端架子,心中所想所念的,满满的都是如何为民族品牌的扬眉吐气和汽车工业的早日强大做出更多属于自身个人的贡献。今年5月,王秉刚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在接受《中国汽车报》采访时,他非常谦虚地表示:“能够当选院士让我有些意外,一般来说当选院士的人都有博士学位,但我没有,他们仍然评选我当院士是对我过去工作的肯定,让我倍感欣慰,这是荣誉,也是我继续前进的动力。”
逝者已矣,他的离世,让中国汽车工业从此失去了一位可敬可爱的长者、一名勇于谏言献策的专家。我们整理了王秉刚近年来与《中国汽车报》的一些交集,并以此文,共同缅怀这位一生倾注于中国汽车工业的老汽车人,愿一路走好。
▶王秉刚: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让我有点意外,这是荣誉也是我继续前进的动力
国泰空姐蹲路边,遭香港网民嘲“狗改不了吃屎”,大V:不知你们洋爹也蹲?
2米20女姚明更火了!多家美媒长篇报道张子宇:最快2027年进WNBA
这合理吗?曝某地美甲店因擅自开展医疗美容活动,罚款50000没收违法来得到的700
2场0-0,直接改变3队命运!欧洲杯11队晋级16强,还有5队提前出局
1400名员工没交社保!1000人没公积金!天有为如此“抠门”,却要IPO募资30亿!
网传某县级市1-5月收入同比下降37.9%,为缓解压力,大幅缩减教育医疗农业支出
与中坚力量共成长,2024建信信托艺术大奖评委会特别奖获奖艺术家凌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