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传播学22级真题全解析
发布时间: 2023-11-30作者: 新闻中心
魔弹论又被称为 “皮下注射论”、“刺激——反应论”,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其理论背景一是本能的“刺激反应”论,二是大众社会理论。该理论认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受众对大众媒介传递的信息只能被动接受,这一些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身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进而左右人的态度、意见,还可以支配他们的行为。魔弹论的存在有一定的时代意义,但它过分夸大了大众媒介的传播效果,忽视了大众传播效果是多种客观因素作用下的结果,尤其否定了受众面对大众媒介的主动性,因而受到很多质疑。
刻板印象是美国学者沃尔特·李普曼1922年在其著作《舆论学》中提出的概念,其含义为“一种简化形态的,用以协助人们获得有关真实世界的意义,用来指人们对社会环境中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固定、概括、笼统的看法,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刻板印象一般被认为会阻碍人类对于人事物的认识,但刻板印象的存在也方便了人们认识新的事物。刻板印象的生成和大众传媒息息相关,李普曼特别强调大众传播的力量,认为大众传播不仅是“拟态环境”的主要营造者,而且在形成、维护和改变一个社会的刻板印象方面也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信息环境”也别称为是拟态环境,该概念是由美国学者李普曼在其所著的《舆论》一书中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影响社会与公众的能力。具体来说,信息环境是指绝大多数人只可以通过“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身外世界,人的行为已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做出的反应,而是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环境状态的反应,并由此产生对外部世界的想象图景。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这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环境”。
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依据媒介提供的信息清晰度、信息接收者想象力的发挥程度以及信息接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将媒介划分为冷媒介和热媒介。麦克卢汉认为,热媒介是能够“高清晰度”延伸人体某感官的媒介,提供充分、完善的讯息,受众参与程度低,如照片、广播、电影。冷媒介提供给受众的讯息不充分,需要受众予以补充、联想,受众参与度高,如漫画、电话、电视。冷热媒介提出了媒介与受众的关系问题,是未来的媒介互动性研究的先声,但这一分类没有一贯的标准,而且存在逻辑上的矛盾,不同媒介作用于人的方法不一样,引起心理和行为反应也各具特点,研究媒介应该把这一些因素考虑在内。
1951年,美国试验心理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卡尔·霍夫兰进行了传播效果研究,霍夫兰研究之后发现,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跟着时间的推移,高可信度信息源的说服效果有极大几率会出现某一些程度的衰减,低可信度信息源的说服效果则有可能上升。低可信度信息源发出的信息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在开始的时候处于一种“休眠”状态,其效果要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才有机会充分反映出来。换言之,信息源的可信性对信息传播的短期效果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但从长久效果来看,最能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内容本身的说服力,这就是传播学上通常所说的休眠效应”,又称休眠效果。
人有两个自我,一个是作为行为主体的“主我”(I),另一个是作为他人评价与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me);两个“我”通过种种信息,即有意义的象征符(significant symbol)来实现互动,影响人的行为和决定。这互动过程就是社会角色的形成过程,也是个人与他人的社会关系的体现。“主我”、“客我”互动形成统一的社会自我,体现着社会对人的影响,个人社会化后,又反过来作用于社会,这便是象征符所具有的纽带作用。
经验学派:传播学的经验学派主张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性方法研究传播现象的社会科学流派。在传播学中经验学派尤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主流传播学流派。它既是一个方法论概念,又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定的社会观和传播观。美国经验学派除了实证研究立场外,还有两个特点:实用主义研究目的和多元主义的社会观。因此也称为管理学派,认为传播学第一个任务不是为了变革现存资本主义制度,而是通过改进传播机制来实现社会管理。
批判学派:批判学派是坚持批判观和思辨观进行研究的总称。其主要组成部分有法兰克福学派、文化研究学派、传播政治经济学派、意识形态批判学派等。批判学派批判现代社会的霸权统治,揭露传媒中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和大众商业文化骗人虚幻的实质。
在传播观上,经验学派更重视对传播效果的研究,批判学派更重视对更加宏观的社会和意识形态的关注
在社会观上,经验学派主张多元主义和实用主义,批判学派更关注现代社会的霸权统治。
关于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的研究,人们比较注重于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而忽视社会对技术的影响,或把技术的发展看成纯粹是技术性的而不是社会性的。实际上,技术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存在着协同进化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一起发展。在看待技术和社会互动的问题上,单一的技术决定论或社会决定论过于片面,双向互动论或许能给我们更多启发。即技术确实深刻影响着社会,同时社会也影响着技术的发展。
思路三:观点——技术与社会相互作用,一起发展,也是我们会在具体论述中会给大家呈现的答案
问卷调查法:问卷法是现代社会研究中最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 它是根据一定的调查目的, 以严格设计的问卷为工具, 向研究对象收集研究资料和数据的一种调查方法。
实验法:实验法分为两种,控制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控制实验法是指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选择一组研究对象,人为地改变和控制某些因素,然后观察其后果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自然实验法则是在自然的社会环境重进行,不进行刻意的人为控制,进行观察的一种研究方法。控制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各有优缺点。
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就是用系统的方法分析传播的讯息内容。美国传播学者伯纳德·贝雷尔森认为,内容分析就是“对传播内容做客观、系统和定量的分析与描述的一种方法”。
个案分析法:个案研究法源自心理学,是检测某一对象的多方面特征的研究方法。研究某一特定对象或案例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面情况。怀特首次用该方法对“把关人”进行实际研究。
“培养分析”是以一定的社会观和传播观为出发点的。它的基本观点是,社会要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和发展下去,就需要社会成员对该社会有一种“共识”。提供这种“共识”是社会传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传统社会,这一功能是由教育和宗教来承担的,而在现代媒介社会则成了大众传播的一项主要任务。但大众传播所提供的“共识”或者说客观世界,和现实世界是有一定差距的,并指出了传媒的一些倾向(如暴力内容、对社会弱者的描述等)所带来的社会后果。“培养分析”的重要目的是揭示大众传播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和意识形态服务的本质,其观点包含着对资本主义大众传播现状的鲜明的批判态度和改革志向,因此一些学者也把它称为“美国土生土长的批判学派”。
一、大众媒介是当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生产者和提供者,在满足社会的普遍信息需求方面起着公共服务的作用。二、
三、大众媒介是某些“稀有”公共传播资源(如广播电视使用的电波频率)的受托使用者,作为公共财产的使用人,它们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对应的责任和义务。这种公共性和公益性是大众媒介的权利基础。一方面,大众媒介拥有最大限度的采访权、言论权、编辑权和刊载权,并具有广泛的舆论监督的权利。另一方面,公共性和公益性也对大众传媒产生重要制约,它要求传媒活动一定要符合社会公共利益。例如,传媒不得侵犯公民的隐私权和名誉权,不得传播淫秽色情和唆使、诱发社会犯罪的暴力内容等。三、论述题(25分)
议程设置: “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家 M.E.麦库姆斯和 D.L.肖于 1972 年发表的论文《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麦库姆斯和肖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也就是说大众传播和媒介组织通过不同的议程设置影响、形成和维护着社会共识。
思路二:我们也可以从议程设置的三个阶段——议题形成阶段、信息和意见传播阶段、议程融合,结合案例分析
积极信任机制的构建来源于吉登斯对现代与传统的诸多不同特征、社会交往模式及其信任模式的比较。积极信任的核心是存粹关系,这种关系中包含了开放、平等、对话等最基本的因素。积极信任指出在设法了解别人、逐渐信赖别人、敢于用差异作为发展积极感情沟通的手段的基础上,对他人的信任可以产生跨越时空的团结。对公关关系而言,积极信任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信任是对话得以发生、持续并产生结果的前提,是真正的交流基础、理解的源泉;其次唯有信任才能激励利益各方走到一起、培养共识、建立关系、共创价值,结成命运共同体;最后信任是一种社会资本和互惠机制,能提高合作效率、降低交往和交换成本。
新闻事实是指合乎新闻传播要求的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这个说法包含三层意思:第一,新闻事实是事实的一种。即新闻事实是新闻采写者对客观存在的真实的情况的反映。第二,新闻事实是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任何事实都是处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中,存在于已经消失的历史时空中的事实、早已被人发现的事实,都不有几率会成为新闻事实。第三,新闻事实是合乎新闻传播要求的事实。新近发生和发现的事实数不胜数,但只有符合新闻传播要求,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才能进入流通的渠道。
媒体定位是借鉴市场营销学中的“市场定位”理论提出的概念,其含义是指媒体根据受众对产品质性的认知和重视程度,给媒体产品确定一定的市场定位,即为媒体产品打造一定的特色,树立一定的形象,以满足受众的某种需求和偏好。媒体定位的目的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媒体的服务对象是谁,而是媒体能为自己的服务对象做些什么。因此媒体定位的内涵,主要是受众定位和功能定位。
内部公共关系是组织内部纵向公共关系和内部横向公共关系的总称。针对组织架构而言,纵向公共关系是组织机构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横向公共关系是组织机构同级职能部门、科室、班组之间和员工之间的关系。现代组织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开放系统,内部关系是否融洽、团结、目标一致,决定着组织能否充满生机,能否具有竞争优势和发展的潜在能力。建立良好的内部公共关系,是组织并且开展各类对外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做好内部公关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内聚力、有助于培育企业文化、有助于实行全员公关管理。在进行内部公关时要注意以下原则:客观性、平等性、及时性、艺术性、有效性。
意见领袖是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具备一定的专业相关知识、显著的个性特征还可以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的人。意见领袖一词来源于20世纪40年代美籍奥地利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在《人民的选择》一书中提出的“二级传播”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信息的传播方式并不是由大众传媒直接到达广大受众,而是由中间的意见领袖进行进一步传达,即“大众媒介—意见领袖—普通大众”。
疫情主题下,对某一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的片段,或侧面进行800字的新闻特写
小红书“网红打卡地”十五与图片严重不符,网友受骗进行投诉,反思并提出解决方案
小红书是国内当前最大的种草类APP,内容涉及生活、美妆、时尚、旅游等多个垂直领域,做功课必先看小红书仿佛是当下网友购物出行的线月中旬,小红书滤镜屡屡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甚至引发网友投诉。滤镜事件并非是孤立的,这和小红书一直以来弊病分不开关系。找到原因切实破除弊病才是小红书平台稳坐国民种草机NO.1的良策。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