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体育

可自主研发的非标试验设备

您的位置: 首页 > 浩瀚体育 > 浩瀚体育app网页版/试验室系列

走进省实验室看新质生产力丨平原实验室 创新药 要创新

发布时间: 2024-05-24作者: 浩瀚体育app网页版/试验室系列

  平原实验室聚焦生物与新医药领域前沿科学问题,为助推我省生物医药创新产业集群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记者 邓放 摄

  平原实验室成立于2023年7月,由河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牵头组建,总部设在新乡市平原科教城河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创新港。实验室建设立足国家科技发展的策略,对标国家实验室,聚焦生物与新医药领域前沿科学问题,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建成一流的生物与新医药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人才教育培训高地为目标,突破生物医药产业关键技术,探索优化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机制与途径,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高水平科技支撑。

  “新质生产力”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热议的高频关键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同样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还有“创新药”一词。

  创新药是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的药物,相对于仿制药,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具备极其重大意义,能够降低对外国新药的依赖。

  从“新药”到“创新药”,政府工作报告的相关表述释放出明确信号,生物医药产业已步入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快车道,正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聚焦生物与新医药领域前沿科学问题,推进我省生物医药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平原实验室的诞生恰逢其时。

  近年来,全球新冠疫情反复,临床对于更多疗法及药物的需求逐步提升。2022年,我国首个自主研发并拥有全球专利的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口服小分子药物——阿兹夫定获批上市,打破了外国在新冠病毒感染口服药物领域的独家地位,为新冠疫情防控补全了一块重要拼图,贡献了中国科技力量。

  5月9日,记者在位于河南师范大学实训楼的平原实验室过渡场地见到常俊标时,他正奔走在不同实验室间,指导几名博士生实验操作。

  “创新药物的研发,就像一场冒险。”常俊标表示。与其他研究领域成果频出不同,在创新药领域,原创药的研发难度最大,要敢于勇闯“无人区”、攀登“高寒带”,才可能有一丝成功的希望。

  自筹建阶段开始,平原实验室科学研究尤其是新药研发工作可谓“好戏连台”——

  由常俊标主持申报的治疗新冠病毒感染药物研发项目,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科学技术创新合作重点专项批复正式立项;研发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新药“哆希替尼”,可通过减少现有药物的有毒代谢物的产生,提高用药安全性;研制抗艾滋病毒1类新药CL-197,具有强大的耐药谱且长效,既可口服又可肠胃外给药。

  抑郁症,是发病率最高的单病种精神疾病。半个多世纪以来,抗抑郁药出现了不少,但大都存在起效慢、高复发的问题。能否在抗抑郁原创药研制上有所作为?最近,常俊标团队的朱博教授等在高效抗抑郁药物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我们通过合理药物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的含氟东莨菪碱类似物,能够达到速效且长效抗抑郁的效果。”朱博介绍,目前对小鼠进行的行为学实验显示,30分钟就能起效,药效可持续7天。

  “河南牌”创新药正不断从平原实验室走向国际市场,为持续增强我国创新药物研发国际竞争力注入新的活力。

  2023年2月,基于一项在俄开展的阿兹夫定治疗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表现出对患者明显的治疗效果以及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阿兹夫定获俄罗斯联邦卫生部注册批准上市,正式成为俄罗斯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用药。

  从芹菜中提取活性成分,在此基础上研制出治疗脑卒中的1类创新药物布罗佐喷钠,已获得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等专利授权,以4500万元转让给浙江奥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正在全国30多家医院做临床试验。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一流的科创人才,同样是平原实验室不可或缺的智囊保障。

  “平原实验室成立以来,引进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高层次人才,目前已引聚科研人员50余人。”实验室副主任余学军介绍,实验室构建了一套“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引育制度,并建立以首席科学家为核心的人才队伍配置模式,组建疾病机制解析及靶点发现、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创新药物研发等9支核心团队,开展有组织的科研。

  如今,位于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平原科教城的实验室总部大楼已经封顶,预计今年下半年可正式启用。实验室总部建设规模约5.5万平方米,设药物机制研究中心、药物合成研究中心、药物制剂研究中心、药物评价研究中心、孵化中心和独立的实验动物中心,将为实验室更好承接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提供坚实条件保障。

  “总部的仪器设施都准备好了,人员也陆续到位,大家都盼着搬进去后能大干一场。”余学军说,平原实验室蓄势待发,河南生物与新医药产业未来可期。(记者 师喆)

  对于由病毒导致的急性突发传染病,抗病毒治疗是第一道防线年,阿兹夫定成为首款获批上市的国产新冠口服药,展现出明显的抗新冠病毒作用,对临床轻重症患者均有效,为防治新冠筑起了一道防线。

  从攻读博士时期,我就在进行药物合成研究,至今已经30多年了。那时国内的抗病毒药物非常少,创新药主要靠进口,或者生产仿制药,当时我就想,中国人应该有更多自己的药物。如今,我国在医药领域的科学技术水平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创新药仍然较少。

  做药不是九死一生,是“九十九死一生”。一款创新药的诞生,往往要花费十数年,耗资数十亿元。其背后,集纳了药物设计、药物合成、药效学实验、安全性实验、Ⅰ—Ⅲ期临床试验等诸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都可能会引起研发停滞,甚至宣告失败。

  核心技术靠钱是买不来的,即使面对再多的困难,咬着牙也要坚持攻克“卡脖子”难题。我经常对学生们说,做药这件事,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有希望。以社会需要为己任,做出更多中国人自己的药物,正是我的初心和使命。

  除了阿兹夫定,实验室也展开了不少其他药物的研发。比如遇到新的突发性病毒,我们有什么药物能够应对?对于乙肝这样的DNA病毒,药物研发应该往哪个方向投入精力更有效?肺癌成为目前全球第一大癌症,尽管有了靶向药物,但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耐药性,在治疗肿瘤的药物方面,我们也已经有了规划。

  这几年,科学技术创新在河南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创新生态的变化是清晰可感的,更是令研发人员无比振奋的,平原实验室等一批省实验室的建设正是一个有力佐证。

  每一家省实验室,都肩负着时代重任,事关河南乃至国家的相关战略部署。作为平原实验室主任,我希望能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带领团队在药物研发这样的领域取得更好成绩,从实验室中走出更多“河南药”,造福人类、造福社会,为更多患者带去希望。(记者 师喆 整理)

Next: 2024南京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验测试技能竞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