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体育

可自主研发的非标试验设备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群众需求作导向 科学规划重管理——江苏苏州市吴江区打造农村公厕样板

发布时间: 2024-01-31作者: 行业新闻

  “墙上地面都是干净的瓷砖,独立的厕所门、自动感应的冲水箱,厕所设施方便卫生!”初春,一群游客走进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古镇,除了黛瓦青砖中秀丽的江南风光,村内清洁的如厕环境更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

  “厕所是典型的江南建筑,外墙还画着水墨画,要不是醒目的标识还真看不出来是个公厕呢。”来黎里古镇旅游的游客对这座农村公厕赞不绝口,“真没想到在村里也能有这么干净的厕所。”

  近年来,一批像黎里古镇中粉墙黛瓦的新式公厕在吴江区的乡野大地上陆续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不仅给广大村民带去了全新的如厕体验,也悄然改变着人们对农村公厕“脏乱差”的刻板印象。

  2017年,吴江区在全面完成农村户厕高标准改造的基础上,瞄准农村公厕这一人居环境“软肋”,提出用三年时间让全区农村公厕焕然一新。在实施过程中,吴江区以各地群众实际的需求为导向,年新(改)建农村公厕数量超越苏州市任务量的50%,探索出“厕所革命吴江模式”,并入选2022年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的全国农村“厕所革命”典型范例。

  “经常有人说我抠门,多建几处公共卫生间也无妨,看那么细、把那么严干什么?”桃源镇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办公室主任邱美芬说起修建公厕时,第一个遇到的问题是在哪里建、建多少。

  修建厕所,就要把钱花在刀刃上。“财政的钱就是百姓的钱,建不到点子上,未来就会变成摆设和‘花瓶’,把关严一点,没错!”几句心里话,邱美芬说得掷地有声。顶着村民们的不理解,邱美芬带领团队走遍了全镇,摸排了164个通槽式老旧公厕,逐一敲定满足使用需求公共卫生间建设点位,最终确定了规划布局。

  吴江区自2019年起,联合苏州科技大学,对全区8大板块210个行政村的公厕建设现状展开调查分析。调研结果为,大部分公厕的位置、布局不合理,数量、规模也与区域人口稠密度不相适应,难以满足基层群众的真实诉求。为此,吴江区编制了江苏首个农村公厕布点规划,制定了三年(2020—2022年)行动计划,明确了规划目标,实行“拆一批、改一批、建一批”方式,解决农村公厕难找、难上、难管等问题。

  通过多次调研,吴江区确定了“每600人设置一座公厕,服务半径不大于500米,面积25—90平方米”的科学标准,并对原来不符合规定标准要求、设施老旧的公厕进行了全面拆除。2020年以来,吴江区共新(改)建农村公厕1050座,拆除老旧公厕927座,全面建成长效管护体系,以“厕所革命吴江模式”点亮农村环境新风貌。

  除此之外,吴江区标准型公厕的配置方案以实际的需求为导向,完善公厕排污管网建设,增加公厕无障碍、智能化等基本配套设施,并注重引入生态环保理念,选用节能、环保等材料设备,打造生态厕所。与此同时,在部分有条件的地区高水准规划了一些设施先进齐全、别具设计理念的特色公厕,以示范引领带动整体提升。

  在同里镇湘溇村,一座白墙黑瓦、颇具水乡特色的“小屋”代替了原来村里破旧、脏乱的公厕。“以前都是捂着鼻子上厕所,现在室内通风没味道,厕具、地面都干净得很呢!”湘溇村村民告诉记者。

  新建的环保公厕不仅“颜值高”、设施贴心,而且整洁干净。这得益于吴江区为每个公厕配备了一名专职保洁员,并且公厕规划设计时统一留出了管理间供保洁员“驻点办公”,让他们可以随时管护好自己的“责任田”。吴江区还对每个公厕的保洁、巡查及维修都进行上墙公示,做到“有人扫”“有人管”“有人修”。

  一个“专”字解决了过去公厕粗放式管理带来的保洁员责任不清晰、打扫不及时等问题,公厕环境焕然一新。

  这个“专”字不仅是专人管理,还有专业管理的含义。吴江区探索制定了一套完整、科学的标准化公厕保洁工作流程——“十步保洁法”。将公厕保洁工作分为“保洁前准备”“清理坐蹲位”“清理厕内墙面”等10个步骤进行,具有较强的实操性。同时,将“十步保洁法”制作成通俗易懂的教学视频,便于在全区保洁员队伍中推广和普及。另外,吴江区制定了“一客一清”的作业标准,所有专职保洁员经过专业培训后才能正式上岗。

  除了建立起一支专业规范的保洁队伍,吴江区还制定了一套公厕“所长制”考核监督管理体系,推动农村公厕从“有人管”向“管得好”转变。“片所长”根据考核指标打分,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回头看”,整改不及时、不到位或者再次返潮的给予重点扣分。公厕最终得分还会与属地的村(社区)书记责任制考核挂钩,进一步倒逼压实管理责任。

  一座座干净整洁的公厕在吴江区的田野乡间落地,不仅改善了村里的如厕环境,设计精巧的厕屋还成了美丽乡村的别致一景。可是,养生良好的卫生习惯起初却没这么顺利。

  “很多习惯跟随了村民几十年,要让他们改变不容易。”邱美芬说。于是,她每天和同事跑村庄,和村民们聊天,明白他们的想法。聊热络了,她就动手帮村民们把家门口收拾一新,用行动感染村民。慢慢地,慢慢的变多人从自身的观念和习惯开始改变。

  同样的观念转变也发生在桃源镇九里桥村。公厕建设初期,村民们有担心公厕有臭味的,有觉得没必要的。村干部一趟趟上门讲政策,并利用乡村大喇叭、宣传单等方式开展宣传。通过努力,村民逐渐转变了意识。现在九里桥村已建成标准公共厕所7座,不仅提升了村民们的幸福感,也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基础。

  吴江区在大力建设农村公厕的同时,积极培育文明乡风,帮助广大农村老百姓转变思想认识,培养良好的如厕习惯,将“建(改)农村公厕引领文明乡风”列为“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通过送戏下乡、发放宣传册、制作微视频等多元形式,推动农村地区形成支持“厕所革命”、践行文明如厕习惯的浓厚氛围。